一代好贼 发表于 2024-5-7 15:38:53

命名和改名的一点看法

当我读到一些不知所云的人名和地名的时候,我都会强制压制自己心里那翻江蹈海的不适感,反应过来后再试图使用已知的各种碎片式知识和勉强的认知猜测那个名字和地名的谐音和可能的意义甚至只能用字面意思理解理解,仅此而已。显得十分尴尬和差强人意。
当名字越改越难听、越改越没文化、越改越远离历史和现实意义时,就是对资深文盲固执于啼笑皆非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离谱的注解。名字和地名,命名和修改绝非儿戏,弄得好的千古流芳,弄砸了就为天下笑了。
我一向以来都反感改名和随便命名,无论是人名还是地名,就算只是开玩笑的绰号、花名也如此。从一个已经被无数人甚至代代相传所熟悉的名字到一个读写听都有画虎类犬的别扭感的名字,我都会嗤之以鼻。因为我知道一个人也好、一个地方也罢,名字都是顺口且富含历史意义,再不然就带有一定的寓意或某种愿望,古人之所以给某个地方起了一个名字,那都是他们生活的记录和地方的特色的表达于认可。例如某个叫“埔”的地方,我们一读到这个名字就知道历代先贤们曾经在那里辛勤劳动过的地方,因为“埔”这个字是指晒农作物的地方或者某片滩涂、浅海以及所形成的干涸区域。

有的字眼就算现在有人听起来不太爽,那也只是他们个人心理的问题,最起码胸中绝对缺少历史知识的文墨,正是这点儿历史对于一个地方来说是弥足珍贵的精髓所在。例如“寮”字,这个字在海丰话中有“房子”、“草房”等意思,很难听吗?不!我觉得特别高雅!还有“鸡母到”这个名称,如果听过相关传说的话就绝对不会觉得这个名字逆耳!相传有人在某个山下看到一只母鸡在那里孵化鸡蛋,海丰话把家禽休息或下蛋、孵蛋的地方叫做“到”,即“窝”,所以那个地方从此就被叫做“鸡母到”了。这不就是一个地方的意义和文化了吗?
如果一个地方的名字无缘无故改动了,尤其是那些改得连泉下祖宗回家都认不出来家的位置的名字,就太不切实际了,一点儿艺术感都没有了,更别说文化意义了。这种改名就是在抹杀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偷梁换柱,久而久之子孙后代就更不会对家乡有什么好感了,因为他们实在找不到家乡的精神支柱是什么。一个人的名字也差不多,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大凡有文化的人给人和地方改名、命名都是会注重人生意义、寄意、希望、历史、文化、风俗等各方面综合考量后集思广益最终确定一个最切合实际的名字的,绝对不会随随便便或找个好听点的词汇当名字或找谐音的字套上去就当名字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那些弄一些谐音的字当名字把原来的名字改掉的行为尤为滑稽!有的弄得当地人都感到羞愧难当,而周边地区的人看了都一头雾水。这种缺乏文化又特别爱虚荣的改名方式所突出的思维莫过于自我感觉到原来的名字不够响亮、气派、大气、上档次或在某些字面上的意思处于他们所认为的下风、贬义、落后、难听、老土罢了。我们真的不反对给人和地方改名、命名,只是想说改名、命名就得弄个既悦耳又有意义的名字,要不然就别“充大头鬼”了。保持原汁原味不丢人,而胡乱用谐音的字一替,顿时觉得乱七八糟的,那么改名、命名的意义又在哪里呢?这不就成为了人们饭后茶余的笑料了吗?
改名、命名的行为并不像喝水那么随意的,是要讲究现实意义和实际情况的。比如“中山一路”一听就知道意义是纪念中山先生的;“腾飞路”一听就知道是寄托人民的美好愿望的;“汕尾大道”则是这个城市的标志!“打铁街”因为传统铁匠铺而成名……没有一个是乱起名的,更没有一个是觉得不喜欢或为了表现出优越而乱用谐音的。请记住并理解命名、改名的基本原则,把已经改得面目全非的地方名字恢复过来,文化自信强势回归,没有什么比原装的名字更能让人感到骄傲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命名和改名的一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