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汕尾] 幽壹:深汕合作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

查看:14219

深汕合作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

    2011年9月20日上午,深汕特别合作区在深圳市举办首届招商推介会,迈出了自今年5月正式授牌运作后的第一步。对于深汕特别合作区,笔者并不陌生,一方面之前一直在关注,也曾先后写过不少相关的文字;另一方面,笔者曾于今年的5月底,深入深汕特别合作区辖区内的各镇,详细了解了合作区的一些情况。

    笔者认为,深汕特别合作区这四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确实是一块“宝地”。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是基于以下几点:

    一是深汕合作区内有十分广阔的待开发土地。四百多平方公里(比原深圳经济特区内四区总和还要大),只有7万多的户籍人口(还没有深圳一个大的城中村的人口多)。据笔者现场观察,发现当地确实有相当大片的待开发土地,人烟相对比较稀少,这在紧临珠三角的地区十分罕见。

    二是深汕合作区的交通已经相当便捷。与大多数新建的开发区需要重新修路不同,深汕合作区现在已经有现成的高速公路,深汕高速公路在此有出口,惠深沿海高速的出口距此也十分近,通过这条路到深圳的盐田港,只有不到一小时的车程。同时,合作区也即将会有高铁,明年就将通车的厦深铁路在此有出口(距深圳坪山新区仅三四个站)。因此,可以说合作区的交通已经十分便利。

    三是各方的大力支持。不仅汕尾上下大力支持合作区,从深圳近期的一些动作来看,它也不是仅停留在嘴边,而是确实采取了一些实际的行动去推动和落实它。比如合作区内将可用深圳的电话区号;深圳坪山新区将为合作区提供1000套人才安居房等。另外,广东省政府做为主要推动者,也是大力支持合作区的各项工作。

    因此,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前景完全值得看好。

    然而,在谨慎乐观的同时,笔者也对合作区有一些担忧,主要是担心人事方面的问题。

    笔者认为,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方面来说,深汕合作区现在已经具备了“天时”和“地利”两个条件,当前最主要的就是要解决“人和”问题。以深圳的品牌优势和汕尾极具潜力的土地,双方结合在一起,已经具备了爆发的潜力。然而,最终能否将其成功引爆,还是要看具体操作的“人”。

    深圳是中国大陆近三十年来的政治经济明星城市,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都远远走在汕尾的前面。而汕尾,近三十年来则是广东屡受诟病的一个地方,尤其是在行政服务方面,汕尾较深圳而言,长期以来的确存在着不少弊病。那么,深汕特别合作区内深圳方面的人和汕尾方面的人聚集在一起工作生活,双方究竟能不能像NBA的篮球队那样,产生“化学反应”呢?

    如果没有产生“化学反应”,双方朝着互相合作,共同把深汕合作区的事业做好的话,那么双方就很可能会渐渐产生隔阂,再进一步,甚至可能会互相扯皮,双方谁也不服气谁。如果那样的话,就会大大地拖合作区发展的后腿,甚至可能会由此导致合作区走向“失败”。因此,这方面双方人员必须尽快进入“角色”,要有“不分深圳、汕尾,大家既然来到深汕合作区,就是一家人”的概念。大家要一起进退,共同把合作区的事业搞好。

    另外,笔者也有些担心:深汕合作区未来会不会没学到深圳的好东西,反而是沾染上汕尾的坏毛病呢?这就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去避免。还有,当合作区真正需要做重大决策之时,最后是听深圳高层的,还是汕尾高层的呢?这个问题也需要考虑,希望合作区能够尽快找到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以避免双方互相扯皮的现象发生。

    总的来说,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双方有着完全不同的文化氛围的人,聚合在一起工作生活,刚开始肯定需要度过一个“磨合期”,双方需要互相熟悉各自的做事风格,这也纯属正常。不过笔者希望这段“磨合期”不要太长,希望合作区的工作人员都能尽快进入角色,早日把合作区的工作搞起来。只要合作区能够尽快度过“磨合期”,大家上下一心,真正全心全意,共同为合作区出力,那么笔者相信,只要经过三到五年的发展,合作区肯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其实以合作区现有的条件,要取得成功并不难,关键是看执行的人如何去推动它。

    好了,就先写到这里吧。(QQ:33079930)

幽壹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youyi009

      幽壹
2011年9月23日于深圳

转自:陆河热线网http://bbs.luherx.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2557
分享到
好友 朋友圈 QQ好友 微博 QQ空间
报料

全部回复 倒序 看全部

:o
     磨合未启,维稳先行是关键!
   要站立务实的高度,认真吸取和正视汕尾地区开发摩擦及治安维稳力量薄弱的问题,及早部署和组建相关职能部门,形成疏解阻碍与依法行政渠道的操作机制,防范未然。不要等到不良行为形成气候才去治理,才出现高压。
   目前,己经出现诸多因开发的纠纷,镇政府疲于应付。而对于一些确认处于违法边缘的问题,根本无法查处,缘由治安行政与执法力量太薄弱。以警力为例,由于整个合作区现成的三个行政派出所警察仅仅20人,在经费不足,技术装备和人员结构老化的情势下,行政派出所基本处于迟滞状态。其他治理也不用乐观。假如合作区政府这一步不先走,而是让一些为非群体坐大,那下一步的社会环境将不会很乐观!
:lol
虽然说想表达人和概念,却重弹很多旧调,重点不明确。
软环境的问题,人的问题,还是先从官抓起吧,毕竟民说不上话啊!!

关闭
全站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