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783|回复: 0

[文学] 【品清湖第四期】汕尾红色文化名片(特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7 15: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城区文联 于 2020-11-27 17:03 编辑

汕尾红色文化名片


红 宫 红 场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位于广东省海丰县城城红场路中段座北朝南。
  红宫红场是中国大革命时期以彭湃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海陆丰人民建立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活动场所。彭湃同志在这里掀开了中国革命光辉的一页。
  红宫原为明代学宫。于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29)海丰知县郑源所建,其面积为1850m2。现存建筑有灵星门、拱桥泮池、前殿大成殿(又称“文庙”)和两厢配殿。两厢配殿现保存许多革命文物。大成殿是红宫主体结构。大成殿重檐歇山顶,据记载屋内置五柱斗式梁架,有瓜柱、插枋、雀替等装饰其上,墙上照大革命时期原样贴有“打倒军阀”、“工农兵团结起来”、“苏维埃政权万岁”等标语,室内摆着长凳,主席台居上首,上覆红布,都按大革命时期的原貌布置。
  1927年在中共东江特委和彭湃同志的领导下,在“八一”南昌起义部队红二师的帮助下,海陆丰人民继4月和9月两次武装暴动之后,10月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夺取政权。19271118日至21日在这里召开海丰全县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海丰苏维埃政府,通过了“没收土地案”等八项政治纲领。大会场四周和街道都粉刷成红色,会场用红布覆盖墙壁,代表红色政权,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在此诞生,因此把学宫改称“红宫”。此后,革命政权的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这里召开。
  红宫东侧的红场旧址,原为明代“社仓”,清代时称“东仓”,清末倒塌成为草埔,因此当时称该地为“东仓埔”,占地2.2m2。海丰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彭湃同志号召在此地兴建红场大门和司令台。大门门额上浮塑“红场”两个大字,两边浮塑“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的对联,红场中央设有传声台。121日在这里召开5万多人参加的大会,庆祝海丰苏维埃政府成立。192812日,董朗、颜昌熙等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与叶镛、袁裕、徐向前等率领的广州起义部队在此胜利会师。1986年在红场中心安放彭湃烈士铜像。
  红宫、红场及保存的革命文物,犹如一篇波澜壮阔的革命史章,向人们展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激励着后人沿着先烈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
1961年国务院颁布“红宫红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X5A4090.JPG 4X5A4091.JPG 红宫大门.jpg 红宫展厅内景.jpg


彭 湃

  彭湃(1896.10.22-1929.8.30),乳名天泉,原名彭汉育,曾用过王子安、孟安等化名,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城郊桥东社人,出身于一个工商地主家庭。中国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1917年东渡日本求学,1918年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反帝爱国活动。1919年参加早稻田大学激进青年组织——建设者同盟。十月革命后,开始研究社会主义学说。1921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7月广东革命政府在广州创立农民运动讲习所,他曾担任第一届和第五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192710月,在广东海陆丰(今汕尾市)地区领导武装起义后,建立了海丰、陆丰县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19287月在中共六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中共东江特委和潮梅特委合并为东江特委,被指定为书记。同年冬,调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委军委书记。1929824日,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30日壮烈牺牲于龙华的上海警备司令部内,时年仅33岁。中国工农红军曾建立彭(湃)杨(殷)军事政治学校,以志纪念。
  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对当时正在蓬勃开展的全国农民运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帮助解决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反封建恶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后来大规模的农民运动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彭湃领导建立的海陆丰苏维埃政府,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以后红色政权的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上积累了经验,开辟了中国革命以农村为基地走向胜利的道路。
  彭湃发表的《没收土地案》是新民主主义的土地革命运动起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运动积累了经验。
  1926年,毛泽东称彭湃为“农民运动大王”。
  1929831日,中共中央发表宣言,对彭湃一生作了高度评价:“他这样的革命斗争历史早已深入全国广大工农劳苦群众心中,而成为广大群众最爱护的领袖。谁不知广东省彭湃,谁不知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
  民俗学家钟敬文早年在一篇回忆彭湃的文章里,称彭湃是“一个生死于理想的人,他靠理想活着、工作着,最后也为理想欣然死去”。
  2009910日,彭湃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1-2.jpg 4X5A4200.JPG


周恩来金厢脱险

  192710月初,南昌起义军南下海陆丰。在中共汕头市委书记杨石魂陪同下,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前委书记周恩来,及同行的起义军前敌总指挥、11军军长叶挺,11军党代表聂荣臻,先到陆丰湖东,因未找到地方党组织,又返回南塘,与中共陆丰南塘区委书记黄秀文取得联系,当时周恩来身患疾病,杨石魂雇了一顶轿子,抬着周恩来,来到金厢黄厝寮村,住在黄秀文的家里,治疗休息近10天,受到地方党组织及黄秀文家人无微不至地照顾。尔后,在杨石魂、黄秀文的陪同下,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趁夜色在金厢洲渚村海边,乘木船渡海,安全抵达香港。周恩来在香港病愈后前往上海。
  周恩来渡海处位于陆丰市金厢镇洲渚村。19927月陆丰县人民政府在该处建立纪念碑。碑高5.6米,宽1米,纪念碑基座石栏等占地面积64平方米。周恩来养病居址于1986年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00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周恩来同志渡海处纪念碑.jpg
周恩来同志渡海处纪念碑
周恩来活动居址(周恩来养病处).jpg
海丰县总农会旧址.jpg



海丰县总农会

海丰县总农会旧址位于海丰县城东镇龙山西侧,东邻赤山约农会旧址,原是明朝所建天后宫(俗称龙山妈宫),面积256.25平方米左右。
  192210月赤山约农会的成立,对海丰农民运动的迅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到12月,海丰全县已有12个约成立了农会,辖98个乡,参加的有2760户,约16590人。192311日,海丰县在天后宫举行农民代表大会,宣告海丰县总农会成立,出席大会的各乡代表,共有60多人。大会选举彭湃为会长,杨其珊为副会长。彭湃为总农会制作了会旗,农会印章,起草了《海丰县总农会临时简章》和各约农会的章程。
  海丰县总农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宣传部采用多种宣传方法,到各乡开展活动。同时,农会还提出“农民教育”的口号,教育部办起了农民学校,使农民有了一定的文化,可不受地主的欺骗。农会通过种种努力,切切实实为农民群众谋利益,因而深得人心,影响极大。至19234月,海丰、陆丰、归善(惠阳)三县已有70余约,500余村,20多万人参加农会,接着农会发展至潮梅的五华、普宁、惠来三县,相继成立惠州农民联合会和广东农会,会址都在海丰。海丰农民运动进入影响更深刻的发展阶段。
  1963年,海丰县总农会旧址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旧址因年久失修荒废,1978年县政府拨款修建。
4X5A4212.JPG



红二师碣石作战指挥部

  红二师碣石作战指挥部旧址位于陆丰玄武山旅游区内,为一栋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该楼于1925年由一个基督教会组织所建。旧址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保护面积6000平方米,内设有展厅二层,陈列主要物品28件。19271111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和陆丰各地赤卫队10000多人围攻碣石城,作战指挥部就设在这里。
  19278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成立后,对陆丰红色政权和武装争斗给予很大的支持和配合。10月下旬,海陆丰党组织决定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陆丰工农革命军团队在工农革命军第二师一个营的配合下,在克服河口、大安之后直逼陆丰县城。114日凌晨,驻龙山的戴可雄保安团弃城向碣石溃逃。陆丰县委鉴于海丰、陆丰两县逃匿在碣石城的三支保安团残余武装严重威胁着刚刚建立的工农政权,决定攻打碣石城。1111日晨,彭湃、董朗率红二师一个营及张威、林铁史组织的东南各区赤卫队共10000多人分数路向驻守玄武山一带外围的保安团发动猛烈的进攻,一举攻破敌外围防线,保安团退入城内固守。红军和赤卫队攻打碣石的作战指挥部设在此处,以玄武山为大本营,继续发动对敌攻击包围。1212日,困守碣石城内的保安团弃城向惠来葵潭方向逃跑,被赤卫队截击,死伤大半。碣石城遂收复。
  20097月被确定为广东省国防教育基地。201312月,被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红二师碣石作战指挥部旧址.jpg


红四师在埔仔峒

  红四师师部旧址位于海丰县海城镇埔仔峒浮潭村黄氏祠堂。黄氏祠堂后被国民党军烧毁,建国后村民重建。
  192815日,广州起义部队教导团、警卫团和先期撤退到花县的黄埔军校特务营余部改编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后称红四师)1200多人抵达海丰,与红二师会师。后红四师开往陆丰、普宁、惠来一带帮助东江大暴动。19283月,海陆丰县城陷落后,红四师辗转海陆丰和潮普惠之间进行反“围剿”。4月,红四师300多人撤到海丰莲花山埔仔峒山区,师部设在黄氏祠堂,在这里分散游击。53日,红四师参加了反击海丰县城的战斗。由于配合有误,没有占领海丰县城,红四师退回埔仔峒一带坚持斗争。617日,红四师在莲花山白目洋遭敌人袭击。叶镛正患疟疾,藏于草寮内被敌人逮捕后杀害。徐向前继任红四师师长,与刘校阁任党代表,带领红四师余部200多人,撤进赤石大安峒及明热峒继续隐蔽斗争。
  2004年,被海丰县人民政府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四师师部旧址2.JPG


红四十九团在黄羌

  红四十九团团部旧址位于海丰县黄羌林场朝面山大路下村杨氏祖屋。1975年建水库移民,村民在高处建亭作为纪念,2016年新建。
  19299月,省委指示海陆惠紫特委重新组建红军。10月,海陆惠紫特委在海陆丰赤卫队的基础上,在海丰朝面山正式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十七师第四十九团,团长彭桂,政委黄强,初成立时仅百多人,后发展成为三个营。第一营营长黄柏梅、政委颜云;第二营营长陈伯虎,政委彭元岳;第三营营长林军杰,政委古鸿江。红四十九团的成立,宣告海陆丰的武装斗争在停顿了半年之后又揭开新的序幕。19304月,编为红十一军第四纵队。10月,改编为红六军第二师第一团,师长彭桂,师政委黄强,一团团长林军杰。19315月以后又改称东江独立师第一团。
红四十九团团部旧址—吉祥楼.jpg 四十九团团部遗址.jpg


激石溪革命先烈纪念园

  激石溪革命先烈纪念园位于陆河县新田镇激石溪村,距新田圩约13公里。
  19232月,新田激石溪村农会成立,1925年激石溪农军建立。在区农会领导下,激石溪农军参加了多次战斗,19263月,参加攻打新田屯寨;9月,配合万东农军攻打五华地主武装;10月,配合紫金农军攻打庄田地主;此后参加了攻打剑门坑、上砂等地的战斗;192711月还参加了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1927107日,南昌起义军24701300余人在团长董朗的率领下,抵达激石溪三江口村,受到当地农会及群众的热烈欢迎,该部队以激石溪山区为依托,展开两年多的革命武装斗争。193012月,海丰、陆丰、紫金三县的党员代表大会在激石溪村高岗子召开,成立了海陆紫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县委、县苏驻地在高岗子、暗径子、三江口等地。1932年秋开始,广东军阀对海陆紫苏区进行围剿,激石溪根据地遭受到严重损失,19334月,海陆紫县苏维埃政府主席林潭吉在海丰被叛徒杀害;9月,“中共五大”中央委员、海陆丰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的杨其珊在激石溪被叛徒杀害;194712月,海陆丰人民自卫队东北大队以激石溪为游击地,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武装,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作出了贡献。
  2009年冬,陆河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为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筹资兴建该园,园内有大门牌坊、景英亭、英烈纪念碑、杨其珊塑像等。201312月,被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公布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激石溪革命先烈纪念园3.jpg 激石溪革命先烈纪念园.jpg 激石溪革命先烈纪念园2.jpg


营救文化名人何香凝、柳亚子


  1941128日,太平洋战事爆发,香港沦陷。一批暂居香港的文化界名人、抗日爱国民主人士身陷囹圄,周恩来指示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负责人廖承志、连贯组织营救,对其中的何香凝、柳亚子等数十人的去向,特别作了具体安排。当时,八路军办事处的连贯郑重将柳亚子父女、何香凝女士及儿媳交给地下党员谢一超和统战人士廖安祥。让他们护送乘船从海道到海丰。谢一超是汕尾人,地方熟悉,经验丰富,事先将何、柳的家人从罗便寻道移到铜锣湾避风塘。
  19421月中旬,谢一超用小船载他们到长洲岛。但因原来准备的货船已遭破坏,加上日军封锁,在与谢一超同在香港经商的红草镇新村人杨绍良(原少年先锋队员)商洽后,决定改乘他包载家属回乡的两艘渔船离开长洲。在漂泊了八、九天之后,在城区马宫街道南湖村前海滩登陆。随即抵达青草新村,何香凝等住杨成兴之家(“成兴”大院),柳亚子等住杨胜昌之家(“胜昌”大院)。海陆丰中心县委书记谢创和前东江特委的代表蓝训材前往接洽和安排行程。居留期间,何香凝画一幅“梅”送给屋主杨成兴,柳亚子为屋主杨胜昌书一对联:“绣户香风暖,春庭晓景长”。

胜昌大院.jpg 胜昌大1.jpg 415051575194616024副本.jpg




铜 锣 寨

  汕尾市城区东涌镇铜锣寨是个古村落,整村有寨墙环围,近年来,政府多次拨款对该村革命旧址进行修缮,现该旧址主体结构保存较为完好。
  1924年,彭湃同志领导的农民运动不断发展壮大,遍及海陆丰大地。革命前辈杨其珊曾在铜锣寨村组织农会,受革命精神熏陶,该村唐氏族人唐大和、唐招、唐满、唐鹏和王潮州、苏潭佐、黄佛深、彭坚等10多位进步青年当时都参加革命。
  1924年至1949年各个革命战争历史时期,许多革命同志驻扎在铜锣寨村唐氏宗祠,召开会议,进行军事活动。铜锣寨人民对革命同志热情接待,送衣送吃,站岗放哨,做了大量工作,无私奉献,为中国革命胜利铜锣寨村牺牲了10多人,其中被追认为烈士4人。
  1956年,海丰县人民政府评定铜锣寨村为“革命根据地红色游击区”。

352532424401274750.jpg 334502597748073041副本.jpg



田墘红楼

  第七区苏维埃、抗日合作军驻地旧址位于汕尾市红海湾开发区田墘街道一村红楼巷。
  红楼原是游克桢等乡贤于1916年筹建的白沙学堂,主址系中西合璧的二层楼房建筑,屋顶硬山顶结构,主体呈四合院布局,女儿墙、走廊、栏杆等是仿罗马式造型布设,建筑艺术价值极高。
  1927年海丰第七区苏维埃党政机关设于此后,墙壁粉刷成红色,故称“红楼”。1928年初,海丰第七区苏维埃党政机关转移时,在墙壁上写有多条标语。
  1941年抗日合作军驻此时,与日伪进行浴血战斗,红楼因此而更富有革命纪念意义。
第七区苏维埃、抗日合作军驻地旧址2.jpg 第七区苏维埃、抗日合作军驻地旧址1.jpg




江南青年公学

  江南青年公学是粤赣湘边区党委开办的,遗址位于陆河县城西北部。
  一九四九年二月,河田解放,海陆惠紫五边革命根据地基本形成。三月,粤赣湘边纵队、东江第一支队和江南地委进驻河田。东一支和江南地委,利用河田解放区的有利位置和稳定条件,在这里举办了第一期、第二期教导队,先后于四月中旬、六月中旬结业,合计结业学员二百四十人。这对于提高干部的政治军事素质,充实连排干部,增强部队战斗力是有贡献的。更重要的是,随着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的突飞猛进,解放区迅速扩大,接管城市在即,培训大批干部成为繁重而紧迫的任务。据此,东一支和江南地委决定在河田创办江南青年公学,通过这所新型的学校,培训各方面的人材。
  江南青年公学不是一般的学校,而是培训与锻炼革命青年的革命熔炉。故此,学习内容与方法,是针对当时人民解放战争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而制定的。它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时事形势教育、革命理论教育、党的政策与策略教育。江南青年公学从七月上旬开学,到八月底结业,历时一个多月,结业时,发给毕业证书,以作留念。结业前,动员报名到各条战线去,按照自报和与上级指定分配的原则,安排学员去向。但人民解放战争形势发展急剧向前推进,海、陆、紫相继宣告解放,东江第一支队主力部队也很快从海陆丰向惠州挺进。因此,江南地委决定,江南青年公学随军迁往惠州。1015日惠州解放后,江南青年公学随军进入惠州,奉命与东江公学合并。
江南青年公学遗址.jpg



海陆丰革命歌谣

  《海陆丰革命歌谣》是汕尾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搜集整理而成的红色歌谣集。
  海陆丰革命歌谣,是海陆丰广大人民群众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斗争中创作出来的文学形式。
  自1921年开始,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海陆丰人民,在被毛泽东同志称为“农民运动大王”的彭湃同志带领下,开展了一场名震中外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在开展农运期间,以彭湃等农运领导人,运用了歌谣这一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宣传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书选辑了上述三个时期的歌谣近百首,这些作品的作者有彭湃等农运领导人,有参加革命运动的战士、农民和工人。作品的内容较为丰富,具有强烈的革命性、鼓动性、可读性、可传性。革命歌谣在革命战争时期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本书的编辑出版,将是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本的好教材。




黄旭华

  黄旭华,19263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广东汕尾红海湾田墘人,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中船重工集团公司719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他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北省科协荣誉委员,曾任前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19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兼代理党委书记、以及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
  194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在校期间,他参加进步团体,领导歌咏团,亲历护校活动,表现优秀,于19455月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先后从事过民用船舶和战斗舰艇的研究设计工作。1958年党中央批准聂荣臻元帅关于研制核潜艇的报告,黄旭华被指名参与并领导核潜艇研究设计工作,历任研究所的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受国防科工委任命为核潜艇工程队总设计师、总设计师。
  黄旭华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30多年,为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在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多次海上试验任务中,他作为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副指挥,严格执行上级指示,处理了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并荣获船舶工业总公司个人一等功。他参与完成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导弹核潜艇研制获199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6年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
  为了祖国的事业,为了保护国家机密,黄旭华30年没回家,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
  20141月,黄旭华当选中国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1025日,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19日,获得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2019917日,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荣誉勋章——共和国勋章。2019925日,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黄旭华3.jpg 黄旭华4.jpg


彭士禄

  彭士禄,1925年出生于海丰县城桥东社,彭湃之子。我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
  彭士禄3岁时母亲蔡素屏牺牲,4岁时父亲在上海龙华就义,后随祖母周凤逃亡香港、澳门。7岁时被七叔彭述带往汕头,交由地下党组织托付给支持革命的穷苦人家抚养。为避免敌人“斩草除根”,他辗转一家又一家,不断易姓改名,认百家父母,吃百家饭菜,穿百家衣裳。为了求生存,他当过小乞丐、佣人、放牛郎、绣花工。1933年和1936年两次被捕,后在祖母周凤和党组织营救下获释。
  1939年他参加东江纵队当特务员。半年后,党组织把他送回香港转赴重庆,见到敬爱的周恩来副主席。1940年底彭士禄到延安,先是读书,后在延安中央医院当护士。1943年组织又让他继续念书,被评为模范学员。1945年“八一”参加中国共产党。读书后即任化工技术员,1951年被派往苏联留学。学成回国后,曾任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副总工程师、副院长、总设计师、六机部副部长兼总工程师、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总工程师、核工业部总工程师等职。
  彭士禄领导和参加与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并获得成功,1985年荣获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作为总设计师,彭士禄为特等奖第一获奖人。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颁发的总设计师荣誉奖。在我国核动力科学技术发展中(核潜艇、核电站),彭士禄取得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技术成就,为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不愧是核能技术领域卓越的开拓者与带头人之一。在国际核能动力技术界也拥有很高声誉。他的熠熠生辉的人生轨迹,被英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录》年年辑入。他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十二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四届及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八届人大环资委委员。
彭士禄5.jpg
彭士禄在工作中.jpg
复件 彭士禄3.jpg


张威纪念亭

  张威纪念亭位于陆丰市东海镇龙山顶龙山中学校内。
  张威(1902-1928),陆丰人,陆安师范毕业。1923年参加海陆丰农民运动。1924年到广州参加革命政府举办的学习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随东征军回到陆丰。历任中共陆丰小组长,共青团陆丰特支书记,陆丰县代县长,中共海陆丰地委委员,陆丰县农民协会执委等职。1927年参与领导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11月任中共陆丰县委书记,后调任紫金县委书记。19286月,海丰、陆丰、紫金、惠阳成立四县军事暴动委员会,张威任陆丰暴动总指挥,718日在陆丰潭头抗租斗争中不幸被捕,83日于陆城龙山六角亭被敌人杀害。刽子手杀害张威手段极其残忍,一刀一块的割下张威身上的肉,张威怒目而视,没有哼一声,牺牲时年仅26岁。
  该纪念亭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保护范围400平方米,原名为“龙山六角亭”,建于1926年,亭为土木结构,六角型,192883日张威在此英勇就义,就义前在此亭写下遗书“母亲大人:儿死矣,为革命而死,死的光荣”。198711月,陆丰县人民政府将此亭修葺一新,立匾将该亭命名为“张威纪念亭”。
  张威纪念亭于198711月被陆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陆丰县文物保护单位,20077月被汕尾市委组织部公布为汕尾市党员教育基地。
张威.jpg 图片2.jpg



红色文化村

  1.海丰县附城镇新山村位于海丰县城东南部,是一个纯农业村庄,先后被确定为第三轮省定贫困村,省定“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示范点,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和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简称“两个示范”)。该村历史悠久,民俗风情独特,是一个红色村庄,现存有革命战争农会旧址,吕焕量、吕焕标、吕培其(一门七烈士)等烈士故居,以及被农民自卫军和赤卫队作为军训场所“老灰町”等20多处红色史迹。该村坚持走红色旅游发展路线,深挖古色、红色、生态等旅游资源,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打造农会旧址(义平社)、社前广场、社后花园和红色一条街等项目,目前已启动烈士故居场所修缮提升等工程建设,以农会旧址为起点的红色一条街、社前广场和花园已竣工开放,一个主题鲜明、古色古香、富有闽南风格的红色村庄以初具雏形。
  2.海丰县联安镇坡平村位于海丰县联安镇西部,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十七师第49团团长、红十一军副军长、东江独立师师长、东江军委常委彭桂,东江特委、陆丰县长的彭元璋,红49团政委彭元岳等革命先烈,以及历任广东军区珠江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粤东军分区副参谋长、广东省军区汕头军分区司令员、湖南省军区副参谋长、广东省军区顾问彭沃(大革命时期幸存下来的老赤卫队员)的故乡,也是第三轮省定贫困村。该村的精准扶贫、“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工作融合良好、推进顺利,“红色村”建设规划已具雏形。
  3.陆丰市金厢镇下埔村下辖3个自然村,分别为下埔村、黄厝寮村、宫前村。下埔村是一个具有优良革命传统的红色老区村,是海陆丰地区农运活动活跃地区之一,1927年,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革命领导人在黄厝寮村党员群众的严密保护下,在时任陆丰县南塘区委书记黄秀文家中休养十几天。之后从洲渚村乘小船抢渡香港回归党中央继续革命。由于保护领导渡海,很多人家的房屋都被烧毁,剩下一片废墟,还有27名赤卫队员和许多在渡海过程中默默贡献的无名烈士也壮烈牺牲了。2017年底,金厢镇下埔村被定为省定“红色村”,依托周恩来、叶挺、聂荣臻等革命领导人居住和活动过的珍贵红色资源,努力打造“红色下埔”,传承赓续红色基因。
  4.陆河县激石溪村位于新田镇西北部的偏僻高寒山区,地处海丰、惠东、紫金三县交界处,是中国工农革命时期中国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革命政权的后方根据地。陆河县新田镇激石溪是海陆丰农民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激石溪为主的农运基地,为后来“红二师”建立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陆河县新田镇激石溪是“红二师”的指挥部。激石溪革命根据地是海陆丰农民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闽粤赣苏区时期所形成的红色资源之一,是革命传统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2009年兴建了“激石溪革命根据地先烈纪念园”,缅怀革命先烈,发扬拥军优秀传统。
  5.陆河县湖坑村位于新田镇西北部,是新田镇两个“省定贫困村”之一,湖坑村是大革命时期红二师改编的所在地和海陆紫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驻地,为著名革命老区,有着辉煌的革命斗争史。湖坑村作为陆河县革命红色教育基地之一,重点打造红色旅游景点,如黄泥潭村的第一届海陆丰农会会址、湖坑村东江纵队的交通站、罗陶村战场、鹿湖炮台、湖坑兵营旧址、北潭红军先烈墓园、三江口红军医院、后方兵工厂等景点,直至激石溪革命纪念公园,打造一条红色旅游路线,计划以现有建成的激石溪革命纪念园为依托打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心。
  6.陆河县北中村隶属河口镇,位于河口镇东南部,是海陆丰革命战争时期较早较活跃的农民运动村庄之一、解放前期陆丰县西北地区自卫大队的集结地和重要的交通网点,谢非同志青少年时期在这里受过革命真理的熏陶,参加地下党活动时期常在北溪(北中)、南溪工作,曾在陆丰人民自卫队东北大队北溪交通站(白马站)工作生活过革命北中村在大革命、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巨大贡献,先后有20多名先烈壮烈牺牲。该村以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丽北中为指导思想,新农村建设与红色村庄建设相结合,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与党建示范“双示范”创建相结合,挖掘红色革命历史,发扬革命解放精神,打造陆河县红色革命历史纪念馆及党员教育活动基地,并逐步完善发扬精神升级为市级、省级纪念基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7.海丰县富足园村地处海、陆、惠、紫四县交界山区,山高林密,地势险要,是海陆丰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是海陆紫县委、苏维埃政府机关隐蔽地,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师和红军四十九团的革命活动基地。富足园村属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中心区,该村范围内有四十九团团部旧址,海陆紫县委、苏维埃政府旧址,苏维埃政府特务连、守犯处、整枪处、医务处、印刷处、疗养处、练兵场,红二师战壕、红军洞、红二师小红旗手墓等旧址。富足园村是红色革命中心区,革命时期,惨遭屠杀300多人,被杀绝30多户,解放后被评为革命烈士15人,现幸存老红军一名。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爱国文化,由黄羌林场投资368万元在2016年建设四十九团团部旧址,2017年投资33万建设红二师小红旗手墓,2018年着手海陆紫县苏维埃政府、红军洞等旧址修复方案,将富足园村打造成为全市有名的爱国教育基地之一。
  8.汕尾红海湾遮浪街道东尾村具有优良的革命传统,红色资源丰富,素有“红色乡”、“共产党村”的称号,红色基因的传承不断。现已进行修复“遮湖乡(东尾村)农会、苏维埃政权办公地点遗址”、“中共东尾赤卫队队馆”、“西岭农会秘密联络点”;兴建一栋“红色纪念馆”(含传统革命教育基地),建设“八区农会会长石冰被捕处”纪念碑”,建造“东尾红色文化公园”等。
IMG_7831副本.jpg IMG_8400副本.jpg IMG_7794副本.jpg IMG_8481副本.png IMG_8403副本.png


郑振芬一门“五英烈”

  五烈巷位于海丰县梅陇镇圩内谢厝巷。
  大革命时期,谢厝巷的谢添全家有51媳参加工会活动,成为骨干。1927年都参加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1928年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进攻海陆丰根据地后,谢家有5人先后牺牲,后人称这条巷为“五烈巷”。
  其中,谢振洪、郑振芬夫妇于1935年在潮普惠大南山被捕牺牲。
  郑振芬(1904-1935),女,出生于海丰县城高田社一个贫民家庭。1923年进海城民生布厂做工时参加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中共海陆丰地委举办党员训练班,以应付剧烈事变,郑振芬与丈夫谢振洪一起参加了学习,随后参加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郑振芬于1928年至1935年曾任海丰妇女解放协会执委会长、中共海丰县委委员、东江特委常委兼组织部长等职。193312月,郑振芬赴瑞金参加了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郑振芬.jpg 五烈巷.jpg


归国抗日南侨机工张光旺
  
  张光旺,汕尾市华侨管理区第二社区新加坡归国华侨,原是一名裁缝师,生活稳定。为响应回国参战号召,他通过潜心拜师与突击训练,用较短时间学会了汽车驾驶技术,并化名张万森,报名参加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19398月,张光旺与机工回国服务团战友们分批来到昆明,他被编入华侨先锋第二大队第六中队,接受短期军事训练后迅速投入抗战。张光旺与战友一道无数次驾车运送物资,在滇缅公路上冒死穿越,还多次在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地长途跋涉,辗转数千公里,抢运了大量国际援华抗战物资。
  1995年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给张光旺颁发为国抗战荣誉证书。
图片1副本.jpg



江南地委在赤石
  中共江南地委扩大会议旧址位于海丰县赤石镇大安峒新杏村曹家祠。
  194811月底至1214日,中共江南地委在大安峒曹家祠举行扩大会议。会议由王鲁明、蓝造主持,中共中央香港分局副书记尹林平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指示。会议总结了江南地区建军两年来特别是反“清剿”斗争的经验,讨论和部署打开海陆慧紫五的局面,建立大块山区根据地,准备迎接大军南下,解放全广东。会议对党、政、军的建设也作了相应的决议。
赤石镇大安峒曹家祠.jpg




激石溪革命先烈纪念园3.jpg
激石溪革命先烈纪念园2.jpg
激石溪革命先烈纪念园.jpg
胜昌大1.jpg
胜昌大院.jpg

楼主热帖
[文化天地] 墨彩飞扬 月满书香红草
[城区文艺品清湖] 【品清湖第五期】赤胆仁心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战疫歌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等我回家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李贵雄(篆刻)
[文化天地] 【品清湖第五期】宅 家(外一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