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查看: 34578|回复: 3

[论汕尾] 初访赤岗人文史迹研学基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18 08: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21-10-18 11:22 编辑

                          初访赤岗人文史迹研学基地

                      陈治赠  2021年10月18日

       古海丰是块风水宝地,传统村落星罗棋布。毎个村落有着各具特色,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记载着岁月沧桑,山河巨变。古海丰地灵人杰,英才辈出。他们的人生轨迹和建树,是激励后人振兴古海丰,建设今汕尾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奋起腾飞的強大动力。

      在党中央关于坚定文化自信的理念感召下,汕尾市辖地,各村落以不同形式,群策群力倾力推出自己的历史文化品牌。五彩缤纷的历史文化亮点,呈现着善美之城的强大魅力。

       汕尾市城区东涌镇赤古村委赤岗乡(旧称杨厝乡或赤岗仔),多方筹集资金,将杨成志祖居,修缮为赤岗人文暨杨成志史迹陈列馆,打造人文研学基地,堪称典型范例。

        一、坚定文化自信,贵在落实。

       赤岗人文暨杨成志史迹陈列馆,以杨成志史迹为主线,展示赤岗历史文化,是地方较为完善的人文研学基地。由汕尾市政协、区、镇驻村干部深入调研,会同赤古村委和乡贤提议,赤岗乡人热烈响应。中央民族学院、中山大学、博物单位等大力支持,提供详实史料。各界有识之士热心帮助,海丰县四知文化研究会理事会热情参与。历时2年多建设,室内外建筑工程基本完成,进入布展设计的困难阶段。

      2021年10月16日,著名雕塑家郑宜波,海丰县四知文化研究会理事会会长杨汉辉等,应邀实地考察,共商布展设计,笔者荣幸陪同。踏入乡里,清风正气扑面,杨成志教授祖居修旧如旧,朴实大方,祖居前大町宽敞工整,配套构筑有序清晰,令人耳目一新。

      据了解,布展设计方案初定,拟分7个展厅分别为:1、“赤岗杨氏建乡之源”。2、“杨氏家风家教之本”。3、“立志求学成才之路”。4、“杨成志祖居中堂摆设原貌”。5、“中国人类学拓荒者”。6、“中国民族学奠基人”。7、“继往开来之赤岗乡”。正在紧锣密鼓广泛征求意见。

       二、杨成志教授学识渊博广泛,著作丰富,荣誉等身。

      杨成志,字有竟(1902年5月1日—1991年5月30日),祖籍古海丰东涌赤岗乡,出生于原汕尾港盐町头村。1923年海丰中学毕业,1927年岭南大学学成。

      历任(岭南)大学助教、中山大学教授及研究院秘书长、文科研究所所长、人类学部主任、人类学系主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文物室主任,中国人类学会、中国民族学会、中国社会学会、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理事。1934年在伦敦参加首届国际人类学民族科学大会,并宣读了论文。又在法国巴黎大学用法文演讲人类学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新中国建立后到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任致公党中央委员会第七、八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咨议。1952—1984年任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兼文物室主任。1944—1946年赴美国,考察印第安人保留区,发表论文数篇。1956-1962年到广西大瑶山调查,主编《大瑶山社会历史报告》,修正《瑶族简史简志》。

       主编《南大青年》、《南大思潮》、《南风》、《民俗季刊》、《民族学刊》,主持(《广东日报》(副刊)。出版和发表了《云南民族调查报告》、《罗罗族巫师及其经典》、《罗罗太上消灾经对译》、《广东人民与文化》、《人类科学论集》、《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广东北江瑶人调查报告》、《海南岛苗黎调查》、《广西苗瑶侗壮访问记》等专著及调查报告。参加《中国少数民族分布简图》、《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简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旧有政制概况》及《瑶族简史简志》等文献的编写工作。出版各类论著、译著、专著近20部,发表专题论文近200篇。

      杨成志是中国近、现代为数不多、举足轻重,集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民族学家、博物馆学家等盛誉于一身的人文宗师,学界翹楚。海内外学者赞杨成志与同时期的钟敬文、马思聪为“海丰三杰”。

       三、杨成志的人生轨迹是无价之宝,展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一是:杨成志教授对知识的追求是视野开阔,多领域融会贯通。其锲而不舍、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开拓新领域,自成一家的精神,永远是后代敬仰的榜样。今汕尾不乏博、研、本、专的青壮年知识分子,但在单一领域有建树的佼佼者凤毛麟角,各领域有成就的精英尚未出现。赤岗乡人文史迹研学基地建成,无疑是后代新人的营养仓。  

     二是:不畏艰险,孤身探秘的毅力和勇气。为揭示少数民族鲜为人知的秘密,杨成志教授苦学罗罗文,彝语和彝家风俗。26岁时不畏艰险单身匹马“入虎穴”, 深入大凉山所谓“天见蛮子,日月不明;地见蛮子,草木不生;人见蛮子,九死一生”的禁区,融入“部落”群体,与“罗罗们”一同吃生猪肝,消除隔膜。经过1年8个月的艰辛努力,摸清他们的生活状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文化特征等第一手资料,专号发表《云南民族调查报告》,揭开少数民族群体勤劳勇敢追求自由幸福的真相,一鸣惊人。1944年,杨成志作为访问学者赴美考察印第安人部落,发文揭示和抨击美国种族歧视的事实。被新墨西哥州一家英文报纸大幅报道,正义之声轰动全球。

      三是: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杨成志教授一生著作丰富。都是以实地考察的第一手材料为依据,表述独立见解,摒弃了“天下文章一半抄”的陋习。对我国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博物馆学的开拓发展作出无以伦比的突出贡献。对于后代新人无疑是一种无声的鞭策。

      四是:爱国爱乡的崇高品德。杨成志在校读书期间,就撰写了呼吁早日收复1895年被日本侵占的祖国神圣领土台湾,由郭沫若作序的《毋忘台湾》一书。在美国考察期间,得知汕尾港被日寇入侵,没有电灯照明时,立即通过友人购买美国“格雷琳玛”柴油机发电机组联同供电器材等,由香港机师安装在汕尾二马路,解决了老汕尾的用电问题(“格雷琳玛”柴油机发电机现仍保存完好)。1944年到美国访问时,杨成志受黄鼎巨委托,联络华侨推动致公党党务。1956年,杨成志向广州市政府捐赠了一间近300平方米的屋地1984年10月,杨成志在83岁高龄之时,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崇敬。1991年,杨成志在北京辞世,享寿90岁。

     值得一提的是,赤岗乡除出了杨成志教授这位一代宗师,还有两位老骥伏枥,树德育人的著名教授。一位是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数学家杨必成教授。一位是杨必成教授胞兄、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杨必胜教授。“一乡三名师”,“一门双教授”,见证古海丰是孕育杰出人才的沃土。解放以来,赤岗乡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本(专)科生,毕业后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赤岗乡文化底蕴深不可测,前途远大。期待赤岗人文暨杨成志史迹布展工作早日完成。

微信图片_20211017222145.jpg


楼主热帖
[三唯论点] 海丰县城益民路“立体停车场建成”为何不开张
[三唯论点] 多形式开展课间体育活动,全方位增強中小学学
[三唯论点] 本科生为找工作“回炉”读职校现象,该喜还是
[三唯论点] 信任的基础在于诚信
[三唯论点] 教育改革不能随心所欲 校内午托服务不
[三唯论点] 民间妇女过“三八” 难得的中华文明之风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9 09: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击进入微信
      坚定文化自信,贵在落实。 民间同心协力,多方筹集资金,打造人文研学基地,特别难能可贵。

      赤岗人文暨杨成志史迹陈列馆,以杨成志史迹为主线,展示赤岗历史文化,是地方较为完善的人文研学基地。

     各村落以不同形式,群策群力倾心推出自己的历史文化品牌。五彩缤纷的历史文化亮点,呈现善美之城的强大魅力。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1 21:5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浪官方微博
       五彩缤纷的历史文化亮点,呈现着善美之城的强大魅力。

       汕尾市城区东涌镇赤古村委赤岗乡(旧称杨厝乡或赤岗仔),多方筹集资金,将杨成志祖居,修缮为赤岗人文暨杨成志史迹陈列馆,打造人文研学基地,堪称典型范例。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4 10:3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缘来缘去 于 2021-10-24 10:38 编辑

赤岗人文史迹研学基地,是古海丰,今汕尾历史文化复兴的亮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市民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